最近又有朋友来问:“听说公司税率比个人低,如果把投资房放在公司名下,是不是就能少交很多税?”
这个问题,其实我几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。现在重温一下,旧文新看,有些内容甚至比当年更应景。没看过的,建议收藏;以前看过的,建议再读一遍,说不定哪天你真用上了。
“税率三件套”
加拿大的公司税不像个人税那么多层级,知道这三档就够用了:
收入类型 | 税率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积极收入(active income) | 12.2% / 26.5% | 体力脑力换来的,比如开餐馆、接项目、卖服务等 |
被动收入(passive income) | 50.17% | 不动手就能赚钱的,比如利息、股息、房租等 |
- 用个人报税,要交7万税;
- 用公司报税,只交2.4万税
“公司省税”的传说,就是这么来的。不过别高兴太早,这只适用于积极收入。
什么是“被动收入”呢?
被动收入,就是那种“不用吭哧吭哧干活,钱自动进来”的收入。比如:
- 存GIC,坐等银行发利息
- 买股票,收股息
- 买房子,收租金、等升值
这些都属于“被动收入”,也是“投资收入”。重点来了:放在公司名下的房租收入,也是被动收入,税率是 50.17%!
但,有个例外:
如果公司有至少5个以上全职员工全年运作,被动收入就能转化为积极收入,适用 12.2% 的低税率。
📚 真实案例:想低税,结果高税打脸
Maki 是个草根地产开发商,资金有限,只能边租边翻新。他开了家公司,买了11套房,有些出租,有些翻建再出售。他很坦白:“我翻建的钱不够,就先出租着,靠租金维持。”
他以为这些租金算“积极收入”,能享受公司的低税率。毕竟,以前卖掉的几套房他也都是老老实实按 business income 报的。
BUT!法庭并不买账。
法官说:
你这几年主要靠收租金,不算是积极开发行为;又没雇五个以上的全职员工,那就是 “Specified Investment Business”,不好意思,税率就得是 50.17%。
教训:租金收入,用公司名义报税,如果没有五个以上全职员工,就得交高税。
小规模出租,个人持有更香!
如果你名下只有一两套出租房,租金也不多,那基本上个人持有更划算。
为啥?
- 公司收租,要交50.17%的税
- 个人税率如果没那么高,就不如用个人;更别说租金亏了,还能冲抵T4或自雇收入
- 如果公司报租金亏损,这个亏只能公司用,不能转给股东个人
一句话总结:投资房小打小闹,用个人更灵活划算。
🧠 大格局!等50.17% 的高税退回来
不过,有钱人看得长远。哪怕公司先交了50.17%的高税,他们知道,迟早能“拿回来”。这背后藏着一个神器:RDTOH,全称 Refundable Dividend Tax On Hand。
它是怎么工作的呢?
比如,公司今年赚了10万的净租金,是被动收入,交了 $50,170 的税,其中有 $30,670 被记录在 RDTOH 账户里。(10万*30.67% = $30,670)
等哪天公司给股东大人发分红了,每发 $1,CRA退给公司 $0.3833;换个角度说,每给股东发 $2.61 的 taxable dividend, 公司可拿回来 $1 的退税。如果想把 $30,670 全拿回来,公司只需要发 $80,016 的分红 ($30,670 ÷38.33% =$80,016 )。
当然,股东得到了分红,还得交个人税。但分红可以选择逐年慢慢分,不必一次发那么多。等退休了,个人税阶到底了再拿分红,税就会低很多。假设股东退休后没有其他收入只有分红的8万,个人税只交7千;如果分红4万,那他几乎不交什么个人税了。
所以,公司交的50.17%的高税可以理解成一个变相的存款,先存在CRA那,等股东分红的时候,其中的30.67%还会返给公司。所以,最终算下来,这10万的被动收入,它的实际税率只有 19.5%。是不是很阔以了?
可惜的是,大多数人只顾眼前,不看长远,轻易地被 50.17%的高税吓跑了。当然了, 也有人知道有RDTOH这个设计,也不愿先交那50.17%,因为毕竟还要等到分红的那一天退税才能实现。
哪些人会用公司持有房地产呢?
钱多的,买商业地产的大佬们,比如 plaza、写字楼、仓储厂房,都会用公司。因为:
- 公司是独立法人,可以隔离法律责任
- 用公司名义,通过转让公司股权来转让物业,要比直接出售物业方便
- 有了公司的架构,税务、资产传承也好设计
到这个层级,讲的是“资产保护”“风险隔离”“企业并购”。和“我这套出租能不能少交点税”已经是两个维度了。
📌 最后总结:
- 投资房小而散?放个人名下好,租金亏了还能抵税
- 想走公司形式?没5个全职员工,租金收入得交 50.17%的税;想用低税率?得把被动收入“变身”成积极收入,或等退休慢慢分红,利用RDTOH退回来
- 有钱人更看重的是风险隔离和家族财富传承,税只是顺手操作的结果。
有句话说得好:“短期看现金流,长期看结构。”
税务规划也是一样,别总心疼眼前的 50.17% ,要懂得利用规则、规划路径,让今天交出去的钱,未来以更优雅的姿势回来。真正的税务高手,从来不是计算“怎么少交税”,而是“怎么设计路径,让每一分钱都服从我的整体战略”。
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我的文章,真心希望它对你有帮助!如果觉得有用,欢迎收藏、转发,但记得带上我的名字。这篇文章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和经验写的,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一般信息。每个人的税务情况都不一样,所以这些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专业意见。如果要做出重要的财务或税务决定,还是建议大家咨询专业人士,或参考官网的最新信息。毕竟政策变化快,我的内容可能没办法覆盖所有细节和动态。
马云, Carol Ma,CPA, TEP,加拿大注册会计师,信托遗产规划师。2006 – 2014年就职于加拿大联邦税务局(CRA),先后担任中小企业税务审计部 ( Audit Division)地下经济审计官; 重案调查部 (Investigation/Enforcement Division)特殊犯罪收入调查官;税案申诉部(Appeals Division)税务申诉裁决官。2014年加入 Tax Solutions Canada 出任 Case Manager,2015成立 JKtax 马云会计师事务所。电话 905-940-1999;邮件 admin@jktax.ca; 助理微信 jktax-vivian,jktax-q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