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打官司也行?
很多人一听要上税务法庭,脑子嗡的一下:是不是要找律师?要花很多钱?是不是一定要懂税法?
尽管我认为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,但毕竟不是事事都“必须”找律师。今天就来讲一个你可能用得上的身份— Self-Represented Litigant,自己代表自己,简称“DIY打官司”。
什么是 Self-Represented Litigant?
字面意思就是:不请律师,你自己上。或,找个代理人帮你上阵。
如果你走的是非正式程序(Informal Procedure),那你可以:
✅ 自己代表自己
✅ 找律师
✅ 找代理人,像会计师、亲朋好友、专业人士(无资质要求)
BUT!如果你走的是正式程序(General Procedure),那就不一样了:
- 个人税:可以自己上,也可以请律师
- 公司税:必须请律师出战
- 合伙、信托等其他组织:除非法院特别批准,也必须请律师
什么情况必须请律师,什么情况不必请,这个规矩不是我定的,而是加拿大联邦上诉法院在2020年敲锤确认的法律规定,必须遵守。
你是谁?他们又是谁?
在税务法庭的这场博弈中,双方的身份要搞清楚:
- 你是 Appellant(上诉人):你要挑战CRA的决定
- 或,你是 Applicant(申请人):你是来申请延期上诉的
- 对方是 Respondent(应诉方):也就是“国王陛下”(His Majesty the King)。别怕,你不用面对查尔斯,他是由加拿大司法部的律师或CRA指派的代表来出庭应战的。
打税务官司,跟打游戏有点像:搞清规则,选对角色,双方上线,就可以开打了。
法庭“接待处”是做啥的?
当你准备挑战CRA,第一个跟你打交道的,不是法官,不是律师,而是 – Registry,也就是 – 法庭登记处。别看这个部门像“前台”,其实它是整个税务法庭的大脑中枢,负责处理你提交的所有文件、跟进流程、安排日程,是连接公众和法官之间的桥梁。
他们的工作是:
- 告诉你要用哪些表格
- 安排口译或速记员
- 解释流程和税务法庭的惯例
- 提供模板:你可以在官网找到标准格式,但不是那种“空白填一填就好”的表格,你得根据格式自己写内容
- 检查你交上来的表格是不是完整,比如签没签名、附件有没有附上、文件格式对不对;如果你交的文件有问题,会通知你修改补充
- 告诉你上庭排期、法庭列表、怎么安排听证
- 告诉你案件的进度,接下来需要完成哪些步骤
- 可以作为宣誓专员,帮你宣誓你自己准备的 affidavit
听起来还挺实用吧?但,前台再能干,也不是万能。以下这些,他们一律不能碰:
🚫 不给法律建议(比如你该怎么写、该不该上诉、成败几率有多大)
🚫 不推荐律师,不会说“你找这个人就对了”
🚫 不教你怎么写法庭文件、怎么讲法律意见、怎么在庭上发言
🚫 不告诉你法官会怎么判,也不分析法官的倾向
🚫 不会主动提醒你交文件的截止日期(你自己要记住!)
🚫 不会解读或更改法官的命令
🚫 你不能提前跟法官沟通,除非是在正式听证上
🚫 不会告诉你是哪位法官审你这个案子
说白了,Registry 可以在流程上给与协助,但不能替你上阵打仗,千万别把这些工作人员当法律顾问。所以,人家也很诚恳地建议:有条件的话,最好找个律师。
等你准备就绪,到了真正上场打官司时,怎么说,怎么演、成败如何,都得你自己把控。就像一场考试,考前有人选择找老师(律师)补课,有人选择自学成才。但不管怎样,掌握规则,懂得流程,是你站上舞台前最起码的底气。
下一篇,继续讲“税务法庭”的基本常识。就算咱不打官司,了解一下基本流程也是好的啊。
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我的文章,真心希望它对你有帮助!如果觉得有用,欢迎收藏、转发,但记得带上我的名字。这篇文章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和经验写的,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一般信息。每个人的税务情况都不一样,所以这些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专业意见。如果要做出重要的财务或税务决定,还是建议大家咨询专业人士,或参考官网的最新信息。毕竟政策变化快,我的内容可能没办法覆盖所有细节和动态。
马云, Carol Ma,CPA, TEP,加拿大注册会计师,信托遗产规划师。2006 – 2014年就职于加拿大联邦税务局(CRA),先后担任中小企业税务审计部 ( Audit Division)地下经济审计官; 重案调查部 (Investigation/Enforcement Division)特殊犯罪收入调查官;税案申诉部(Appeals Division)税务申诉裁决官。2014年加入 Tax Solutions Canada 出任 Case Manager,2015成立 JKtax 马云会计师事务所。电话 905-940-1999;邮件 admin@jktax.ca; 助理微信 jktax-vivian,jktax-q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