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ve all, trust a few, trust us.

新房HST退税:一句“我不知道”,欠税2万变3万

💡关键词:新房HST退税、炒房、地址更新、CRA追税、追溯时效

有点“冤”但也不全冤…

安省Oshawa有一位小姐姐,姑且叫她A姐吧。

2016年,A姐和朋友Paul(地产经纪)一起签约买下一套正在建的新房,两人各出一半钱,说好等房子建好后再卖出去赚个差价。这个操作,被称为”炒房”或 house flip,非常常见。

2018年7月,房子交房,开发商自动为买家申请了GST/HST新房退税,总共 $22,455。开发商把这笔钱抵扣在购房款中,等于买家少付了两万多的房价。几个月后,这套房成功卖出,两人一起分了利润,顺利收工。

五年后,到了2023年,A姐突然收到CRA的催款信,说她连本带利欠 HST $28,000多。她这才发现原来当年开发商申请退税时,Paul留的是她的名,而她根本没签过那份表!

于是,她把CRA告上了法庭,提出三个主张:

  • 自己只拿了一半卖房利润,所以最多负责一半
  • 退税不是她申请的,不应算她的责任
  • CRA通知得太晚,已经过了四年法定的追溯时效,应作无效

听起来有点道理,看看法官怎么说。

⚖️ 判决(一):退税是“实打实”拿了

法庭首先明确了一点:“你有没有签字不重要,只要你名字在申请上,退税也的确用来抵了你的房价,你就是受益人。”

而且,A姐为购房人,购房合同上有她名字,退税申请表上也写了她是申请人。她虽说是Paul偷偷填的,但也没提供出证据,比如叫Paul出庭作证或叫律师澄清。所以,法庭认定,她是“默许了整件事”的。

⚖️ 判决(二):责任不能分一半

A姐提出,我们是50/50合伙,所以我只应负责一半。

但,法庭回绝了:无论几个人合资,税法规定,HST退税只能由一个人申请,一旦申请了,责任全落在这个人身上。如果她认为Paul该分担一半责任,那可以另起民事诉讼去追对方。CRA和法庭管不了私人之间的合伙协议。

⚖️ 判决(三):尚在追诉时效内

A姐说她2023年才收到CRA的通知,根本不知道2020HST rebate 被disallow一事。如果早知道,就不会导致累计$6,000多的利息。

但,法官指出,CRA在2020年1月15日就完成了评估并寄出了通知。而地址是申请表上提供的地址。她没跟CRA更新地址,是她的责任。所以,  评估在4年时效内完成,完全有效。你没收到 ≠ CRA没寄;你不知道 ≠ CRA过期。

小结

A姐最后输了这场官司,被判全额还款,利息照付,无法豁免。

从表面看,她很无辜:退税不是她申请的,自己没收到通知,甚至只分了部分收益。但在法律和税务的视角里只认事实:谁名字在表上,谁从退税中受益,谁承担责任。

下面,我来拆解下这个退税到底怎么回事。很多人都以为“买新房就能拿退税”,其实这里的坑,比你想象的多太多了!

✅ 什么是新房退税(New Housing Rebate)?

加拿大政府为鼓励大家买新房自住,设置了GST/HST new housing rebate 退税制度。它适用于:

  • 买新房
  • 新房是你或你的亲属自住

🚫 误区一:买新房就一定能退税?

错!只有用于房主自住或亲属自住的新房才可以申请退税。用来炒房、空着等升值的,全不行。如果出租,那得申请出租房专门的退税,不叫 New Housing Rebate,而叫 New Residential Rental Property Rebate。A姐的问题在于:她买房是为了投资,从头到尾没人住直接就卖了, 这种情况很明显不符合退税条件。

🚫 误区二:开发商申请≠我不用负责?

开发商在交房时通常会代表买家申请退税,并直接从房价里扣掉这笔钱。哪怕你没见过申请表,甚至不是你签的,只要你名字在上面,钱被用来抵减了房价,你就算“受益人”,退税是你拿到了。

🚫 误区三:合伙买房,分摊责任?

无论几个人合资买房,HST rebate 只能一人申请,责任也只一个人承担。A姐以为自己只用负责50%,但法庭说,退税不是按‘合伙协议’来分的,而是按谁申请、谁受益来认定。你想别人分担,那是你和合伙人之间的事,和CRA无关。

🚫 误区四:CRA地址寄错了,可以赖?

A姐也提出,我一直没收到CRA的信,不知道被追税,导致利息累积。但CRA只看一件事:退税申请上写的地址是哪儿,我们就寄哪儿。你没更新地址,完全是你的责任。📌 CRA寄出即视为送达。你不知道≠你没被通知。

🚫 误区五:钱没进我账户,就不算我拿的?

还有人说:“我没拿到退税啊,是抵了房价的。” 退税抵了你该付的钱,那就是“你受益”。

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什么?

  • 地址要及时更新,不然没收到CRA的通知,完全是你的责任
  • 个人T1 税和HST不是一个系统,CRA在技术上是可以同时维护多个“地址记录”的,必须每个税种分别进行更新
  • CRA的电话和来信要及时回复,现在骗局多,提高警惕是对的,打回CRA验证一下
  • 别拿投资房冒充自住房申请退税,CRA查得出
  • 表上是谁,CRA就追谁要。哪怕签名不是你亲签的也没法
  • 朋友关系再铁,财务也要分清,能一个人的,就不要合伙
  • 税务的事要问对口的专业会计师,不要听朋友的

税务问题上,没有真正的“无辜者”。你的一句“我不知道”或“我不清楚”,我相信是真心话,但在法律眼里却无法成为免责理由;等真到了法庭再强调“我没收到通知”,只会显得苍白无力。了解规则,才能保护自己。

案子原文:Aneeta Ram v. His Majesty the King, 2025 TCC 49


你花时间阅读我的文章,真心希望它对你有帮助!如果觉得有用,欢迎收藏、转发,但记得带上我的名字。这篇文章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和经验写的,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一般信息。每个人的税务情况都不一样,所以这些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专业意见。如果要做出重要的财务或税务决定,还是建议大家咨询专业人士,或参考官网的最新信息。毕竟政策变化快,我的内容可能没办法覆盖所有细节和动态。

马云, Carol Ma,CPA, TEP,加拿大注册会计师,信托遗产规划师。2006 – 2014年就职于加拿大联邦税务局(CRA),先后担任中小企业税务审计部 ( Audit Division)地下经济审计官; 重案调查部 (Investigation/Enforcement Division)特殊犯罪收入调查官;税案申诉部(Appeals Division)税务申诉裁决官。2014年加入 Tax Solutions Canada 出任 Case Manager,2015成立 JKtax 马云会计师事务所。电话 905-940-1999;邮件 admin@jktax.ca; 助理微信 jktax-vivian,jktax-q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