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不容易从一段婚姻里抽身,一人带娃,省吃俭用拉扯孩子,结果CRA今天说你能拿全额“牛奶金”,明天说你一分钱都不配有,后天又改口:“算了,给你一半。”
这不是小说,而是最近加拿大税务法庭刚刚判决的一起真实案例。
发生了什么?
W女士是一位加拿大妈妈,和前夫分居后,独自抚养一个有special needs的孩子。
按她的理解,自己是孩子的主要照顾人,理应拿到100% 的“儿童福利”(CCB,俗称“牛奶金”)。刚开始CRA也认同,2020、2021、2022年,她都拿到了全额补助。结果剧情突变,CRA莫名其妙突然翻脸,说她一分钱都拿不到!
W当然不服,据理力争,CRA又改口:“那……好吧,既然是共同抚养,你拿50%。”
这波操作让W彻底怒了。我一个人带孩子,凭什么只拿一半?
她把CRA告上了法庭,只为恢复自己100%的“牛奶金”。
怎么判的?
这场官司的关键,在于孩子到底是由谁主要抚养。面对这又绕又复杂的 CCB 规则,法官决定用五个步骤来拆解:
- W女士有没有资格领取 CCB?(这个没问题,符合)
- 孩子的抚养安排是怎样的?(是单方抚养,还是共同抚养?)
- 如果是共同抚养,税法第122.6(f)条的“母亲优先”假设适用吗?
- 如果适用,前夫有没有提交反对文件推翻这个假设
- 如果“母亲优先”不适用,还有没有其他证据证明W女士是主要照顾者?
法官仔细审查了W提供的证据,发现:孩子确实一半时间跟妈妈住,一半时间跟爸爸住,符合“共同抚养”的定义。
但,W女士拼命证明自己付出更多,比如:
- 她带孩子去看牙医
- 她给孩子报名游戏治疗和武术课
- 她认为自己在情感和日常照顾上投入更多
但,前夫的证据更有分量:
- 孩子所有的 COVID 疫苗,都是爸爸带去打的
- 每次学校家长会,爸爸都准时参加
- 孩子生病看医生,也是爸爸负责
法庭认为: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养育方式,不能因为妈妈安排了更多兴趣班,就判定她是主要照顾者。
最终,法官判决:W女士和前夫都属于“符合资格的个人”;孩子是共同抚养,因此妈妈只能拿 50% 的牛奶金,不能拿全部。
我学会了什么?
在加拿大,拿不拿得到牛奶金,关键看“实际抚养”,而不是谁付出得更多。如果你想证明自己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,需要实打实的证据,比如:
- 孩子大部分时间跟你住
- 你负责孩子所有的医疗和教育决策
- 你承担主要的养育开销(不仅仅是兴趣班)
否则,即使你觉得自己付出多,但法庭只认事实,不认感受。
📌 别让“付出感”欺骗了你!
这个案子让人唏嘘,因为它不仅仅是税务纠纷,更是人生的一面镜子。我们总以为,自己做得多、牺牲多,就理应得到更多,但现实世界的规则很简单:它不管你有多委屈, 它只认事实。
- 在家庭里,你觉得自己日夜操劳,可孩子的抚养权还是要看法律上的安排
- 在职场上,你觉得自己最努力、勤加班,但老板只看结果,不管你熬了多少夜
- 在感情里,你觉得自己全心全意付出,可对方的选择不会因为你的“掏心掏肺”而改变
现实从不奖励“付出感”,它只看你是否拿得出证据。所以,与其用“我觉得”来证明自己,不如用数据、事实、和记录说话。在这个世界上,能让你获得更多的,从来不是凭借委屈,而是证据和实力。
本案源自:2025 TCC 24, Chok Kei Wong v. His Majesty the King
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我的文章,真心希望它对你有帮助!如果觉得有用,欢迎收藏、转发,但记得带上我的名字。这篇文章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和经验写的,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一般信息。每个人的税务情况都不一样,所以这些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专业意见。如果要做出重要的财务或税务决定,还是建议大家咨询专业人士,或参考官网的最新信息。毕竟政策变化快,我的内容可能没办法覆盖所有细节和动态。
马云, Carol Ma,CPA, TEP,加拿大注册会计师,信托遗产规划师。2006 – 2014年就职于加拿大联邦税务局(CRA),先后担任中小企业税务审计部 ( Audit Division)地下经济审计官; 重案调查部 (Investigation/Enforcement Division)特殊犯罪收入调查官;税案申诉部(Appeals Division)税务申诉裁决官。2014年加入 Tax Solutions Canada 出任 Case Manager,2015成立 JKtax 马云会计师事务所。电话 905-940-1999;邮件 admin@jktax.ca; 助理微信 jktax-vivian,jktax-q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