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:CRA再放宽
2024年10月29日,CRA又给大家放了颗“定心丸”:
👉 裸信托(Bare Trust)在2023和2024年继续享有“行政宽免”,暂时不用交T3 Return和 Schedule 15。
注意,这里说的不是税法变了,而是CRA出于现实考虑,选择暂时不执行。换句话说,ITA第150条的修订依然在那,Trust Reporting Rules也依然生效,只是CRA说:我这边还没准备好呢,再等两年。
所以,千万别被“免报”这俩字迷惑,以为从此高枕无忧。税法的要求一直都在,CRA只是暂时修整歇一下。
为什么 Bare Trust 突然成了热门?
裸信托 – Bare Trust – 中文“代持信托”,其实随处可见:
- 房产加名:孩子买房,贷款困难,父母加上名字帮忙贷款,但实际房子还是孩子住
- 银行账户:年迈的父母在存款账户上加了子女,方便电子转账、代缴水电费,却没打算把钱真的给子女
- 公司未成立:你打算用公司买房,结果公司还没注册心仪的房子就出现了。先用个人名义签合同,临时“代持”
- 未成年继承:孩子未成年,遗产先由父母代持,等成年后交还
这些情况,本质都是 legal ownership 在一个手里,但 beneficial ownership 是另一个人。前者只是挂名,后者才是真正受益人。
所以说,裸信托就是一种“名义上持有”,属于代持关系。在税务上,代持关系没有独立人格,所有收入、利息、股息、增值,都要直接由受益人去报。
优点
为什么生活里很多人爱用“代持关系”?说白了,就是有看似“很香”的优点:
- 表面隐私 – 产权文件上写的是受托人,外人一查,根本看不出谁才是真正幕后大佬。尤其在过去,这招常被用来“低调持有”资产。不过现在CRA要求透明化(Schedule 15),这“垂帘听政”的功能基本算废了
- 幕后掌控 – 法律上是受托人的名字,但实际操作权全在受益人手里。资产怎么用、怎么卖、怎么投,都是受益人一句话的事
- 受托人摆设化 – 受托人只负责“挂名”,不负责拍板。没独立决策权,干啥都得听受益人安排
缺点
听起来好像挺省事,但代持关系的坑也不少:
- 零保护 – 真正的信托能帮你“隔离风险”,债权人未必能碰到信托里的资产。但 bare trust 就不同了,它就是一片透明塑料:受益人有欠债,代持的资产一样算在他的“口袋”里,债权人该追还是能追
- 受托人尴尬 – 别以为受托人“啥事不用管”。虽然没独立权力,但如果不按受益人指示操作,或者操作不当,仍可能被追责。说白了,就是“有责任,没权力”,处境尴尬
信托新规
2022 年,当时联邦政府修改了税法第150条,把“信托报告新规”塞了进去:
- 几乎所有的明示信托 – express trust,无论收入多少,都必须申报 T3 return
- 裸信托也被一并“捞”了起来
政策的初衷很正义:提高透明度、防止洗钱、打击逃税。结果呢?一大批原本没听说过“信托”的普通人,突然发现自己因为房产加名、银行账户联名,竟然也要报一份 T3 return!
一时间,怨声载道:我只是帮爸妈操作银行,交个物业费,咋还成信托了?
CRA一看:哎呀,看来教育还不够充分,大家都一脸懵。于是2023年3月先宣布 bare trust 当年不用交税表;到了2024年发现大家还在懵,又一次延期。
哪些信托还得报?
别高兴得太早,免报的只有 bare trust,而且仅限于2023和2024。其他信托依然要老老实实报 T3 return的。常见的触发T3的条件包括:
- 信托年收入超过 $500
- 分配(distribute)给某个受益人超过 $100(收入或本金)
- 给非居民分配(allocate)了收入
- 信托卖了资产,有了增值
- 信托让任何一个受益人享受到信托资产带来的超过$100价值的福利
- 信托内持有ITA第75(2)条定义的特殊资产,比如收益可以回流给设立人的那种
注意:这些“门槛”主要是旧规则下的触发条件。新规下,很多信托即便不满足任何一条,也得报,只是 bare trust 目前享受行政豁免。
Schedule 15
Schedule 15 是新来的,是一份受益所有权的披露表,要求你交代信托设立人、受托人、受益人、保护人(protector)的姓名、地址、生日、税号、税务居民身份。不过,有几个例外:
- 信托存在不满三个月
- 一年内只持有现金、政府债券、或上市证券,且总额 < $50,000
这种“listed trust”,可以不提交Schedule 15,但不代表 T3 return 能免交。
别忘了UHT(联邦空置税)
这里特别提醒:UHT ≠ T3,完全两码事。
在UHT的规定下,受托人是房子法律上的 owner,必须报UHT return。所以,就算 2023/2024 bare trust 可以“躺平”不交 T3 return,该报的 UHT return 还是得报。
例子
大卫的父亲在银行存了$20,000,不懂英文也不会网银,于是加了大卫名字,方便平时付账。父亲仍是账户实际持有人,一年下来获得利息$601。
- 税务角度看,这构成了bare trust,利息收入$601 归父亲报
- Bare trust 的收入超过了$500, 大卫作为受托人要为“这个信托” 报 T3 return,但不必填 schedule 15
- 2023、2024特殊:因CRA的宽免,大卫也不用交 T3 return了
- 2024以后呢?报不报,要看CRA的政策了
总结
2023、2024 年的裸信托,可以暂时“躺平”,不用交 T3 return。但这不是大赦,而是临时宽免。税法要求一直在那里,只是CRA说:这两年就先放一放。
T3 return ≠ T3 slip
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:T3 tax return 和 T3 slip 不是一回事,尽管平时都简称“T3”。
- T3 tax return 是税表,报的是信托的收益和分配
- T3 slip 显示的是具体分配到每个受益人的部分,谁分到多少本金还是多少收入,拿着这张T3 slip 报自己的税
- 信托必须在税年结束后的90天内向受益人发放T3 slip
申报截止日期与罚款
除裸信托(2023和2024税年豁免)外,其他信托的 T3 return 必须在税年结束后的90天内提交给CRA。
例如,税年于2023年12月31日结束的信托,申报T3的截止日为2024年3月30日,因周六顺延至4月2日;
如果晚报,即使信托没欠税,也有每天$25的罚款,最低$100,最高封顶到$2500;一旦让CRA觉得你恶意晚报、瞒报、不报,会有更高罚款要么$2500,要么信托内资产的最高市值的5%,取高。
哪些情况可以不用报 T3 return?
除了2023 和 2024 年 bare trust 被CRA行政宽免之外,其它信托原则上都要报 T3 return。不过在实务上,CRA对以下情形接受免报或简化:
遗产信托(testamentary trust) – 如果在设立后没有产生任何收入,并且在同一个税年内就把全部遗产分配完毕,CRA允许不交 T3。👉 但现实中,遗产清算往往要一年以上,想完全“零收入、零持有”实在很罕见。
总结:法律上,几乎所有信托都得报 T3;实操中,CRA会对“很短期、没收入、金额很小”的信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多个受托人与 UHT 的关系
在一个信托中哪怕有多个受托人,T3 return 也只提交一份,由受托人共同签署或授权其中一人代表操作。但要注意:申报责任是所有受托人共同承担的,并不是只落在“主要受托人”一个人身上。
至于联邦空置税(UHT),逻辑完全不同:在UHT范畴内,受托人是房产的法律所有人- legal owner – 只要名字出现在土地登记的文件上(哪怕代持)就必须单独提交一份 UHT return,即使实际受益人是别人。
换句话说,T3 return信托层面报一份,全体受托人共同负责;UHT return 每个受托人都要单独报,按自己的 legal ownership 的比例。

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我的文章,真心希望它对你有帮助!如果觉得有用,欢迎收藏、转发,但记得带上我的名字。这篇文章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和经验写的,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一般信息。每个人的税务情况都不一样,所以这些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专业意见。如果要做出重要的财务或税务决定,还是建议大家咨询专业人士,或参考官网的最新信息。毕竟政策变化快,我的内容可能没办法覆盖所有细节和动态。
马云, Carol Ma,CPA, TEP,加拿大注册会计师,信托遗产规划师。2006 – 2014年就职于加拿大联邦税务局(CRA),先后担任中小企业税务审计部 ( Audit Division)地下经济审计官; 重案调查部 (Investigation/Enforcement Division)特殊犯罪收入调查官;税案申诉部(Appeals Division)税务申诉裁决官。2014年加入 Tax Solutions Canada 出任 Case Manager,2015成立 JKtax 马云会计师事务所。电话 905-940-1999;邮件 admin@jktax.ca; 助理微信 jktax-vivian,jktax-qing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