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做了加拿大的人口普查答卷,其中对汉语的细分一项很有意思。
问我在家说什么话,回答中文是不行的,得细分到:广东话、普通话、客家话、闽南话、闽东话、吴语、莆仙语、湘语、赣语、徽州话、晋语、东干语、闽北话、闽中话。
一些我个人的解读,跟大家分享一下:
- 共14种语言,其中普通话可以算是总成、而方言有13种。
- 广东话作为方言,排在普通话之前,从加拿大移民局的角度来看,不无道理。从语言美学角度说,普通话有4个音,而广东话有9个音,要是《一生所爱》拿普通话来唱,就没那么跌宕缠绵好听了。
- 13种主要方言分支,其中闽一省,就占了一半!东西南北中加上莆仙话 (客家就是闽西),可见对“闽→古汉语 → 当代汉语“这一主流概念的认可。早几年刚开始接胡建客户电话的时候,听到“买皇子”还有点不大适应,现在才明白人家那地方才是华夏语言文明的发源地。
- 吴语在人口上压众,就算把吴语单拎出来进按人口统计的大排名,都能排进世界前十。吴语都体现了江浙人务实、麻利的性格特点。比如用普通话说“飞机场”,有卷舌(chang)、有双元音(fei)、有后鼻音(chang),这样三个字说出来,听者就觉得层次丰富、声调起伏完整;而用吴语来表达是:fe-ji-cang,平铺、直白、务实、果断。但说话老跟倒豆子似的也不行,也得适当顾及一下听者的感受,但舌头已经直了上千年了,怎么办?故意用语气压温柔呗,久而久之形成了吴侬软语。
- 电影Arrival表达了一个概念:语言是可以影响性格的。1949年的开国上将中,1/3是湖南人,早年的三次暴动也是由湖南话来组织起来的,可见湖南话在培养…… think-out-of-box方面的卓绝能力。
- 徽州话与吴语、闽语共同起源于古江东方言。徽语不是安徽话,古代也本没有安徽这么一个省,而是吴、皖、赣三方文化的汇集。因为在“徽州话”这一范围内就已经各种口音了,加上地理上多山,人际间更不好沟通,因此就形成了徽语语速慢的特点,说好听了那是轻柔舒缓、抑扬顿挫,所以男的说徽州话未免给人一些娘的感觉。
- 山西话是北方方言里最接近古汉语和文言的了,入声、喉塞音、舌擦音,好不复杂,属于北方话里让人听不懂的。马未都就说过:几百年前两个晋商可以当着外人用山西土话沟通,优势明显。现在咱们online banking多了2-step verification,给手机发个短信;当年晋商在全国各地开银庄,晋语在各银号间就是这个作用。同理还有近几十年的温州老板们,方言给他们的商业操作自然地加了一层密。
- 赣语,我所知甚少,因为自中古时代传下来,口音分支太多了。但在文法上,相当严谨精确,有点法语的意思,就是一个词,只有一个意思。英语里对一个bat的理解可以完全不同,普通话里一个“饭”字,可以泛指一餐里所有可以吃的东西,但大多数江西话分支里,饭不但只能指熟百米,甚至精确到干饭,粥都不行。还有赣语的人称是有复数的,不像普通话那么粗糙,你我他,加个们字就复数了。赣语好难学啊,曹植洛神赋里有“抗罗袂以淹涕兮”一句,当时我揪着教授问这个抗字什么意思。教授最后被逼急了,说这是赣语。
- 最后一个东干话,我完全不懂,查Google说是:在中国西北地区兰银官话的基础上,结合了俄语、阿拉伯语、波斯语和突厥语的境外特殊变体,是唯一以斯拉夫字母(俄语)拼写的中国方言。嚎嘛,这还是中国话吗?但Wiki上说:若一个陕西人遇上东干人,他们可轻易沟通。对这句可不敢全信,我心说找个西安人来问问倒不难,但这个人西安人跟东干人聊过吗,就不晓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