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毕业十几年,几乎天天都在做跟房产有关的税务工作,结果自己膝下只有一房,还是夫妻共有产权。
去年圣诞,我把爸妈接来同住,这个举措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抚摸到我的脸的时候,我妈就在楼下大喊 “太阳晒到屁股啦!“ 让我实在分不清自己身上究竟哪个是脸哪个是屁股。孩子吃饭少,我妈焦虑说我当妈不行;孩子学习不积极,刚想发威我爸嗷~~一声冲过来说我教育方式欠妥。马大福和马二淘居然见人下菜碟,由一开始每日喵喵围着我,到现在一脸谄媚地跟着玄冥二老,和我感情日渐冷淡。
我明白了一个道理,距离,产生美。我决心在附近买个住所,制造距离。
很多人在后台问,如何用公司的钱给自己买房?好巧,我也正有此打算。
首先,你得有一家公司。
其次,公司有税后结余。
再次,个人手里钱不多,有意打公司的主意。
如何打公司的主意?
加拿大私人小公司叫 Canadian Controlled Private Corporation(简称”CCPC“,就是加拿大人控股的私人公司)。
这种公司的前50万积极营业收入,可以享受 small business deduction (简称”SBD“)用低税率缴税,超过的部分用普通税率26.5%(这是联邦 15%加上安省11.5%的结合税率)。
安省CCPC的低税率是这样的:
2016年 15%; 2017年 15%, 2018年 13.5%, 2019年 12.5%, 2020年到现在是 12.2%,这些都是SBD范畴内的,只适用于积极收入)。
假设公司挣50万的积极收入,用低税率一算,只交6万公司税,还剩44万。
如果你把这44万作为分红发到个人手里,在安省最高税档可能要再交17万个人税(这取决于你的收入水平和分红类型,实际算下来剩26万左右)。哪个老板不心痛?(注意,这是个简化例子,你的个人税率可能不同,得算一算。)
倘若这钱不发出来,老板还想用,怎么操作?
考虑到不影响公司本身的业务和尽量规避法律风险,我决定成立一家新公司。
新公司从老公司借钱,支付市场等价的利息(比如目前银行利率5-6%左右,别用零利率,因为CRA会看到,马上来收拾你)。俩公司坐下来签一份正规的借款合同(叫 bona fide loan,得包括还款计划、利息条款和担保,证明这是真贷款,不是变相分钱)。
用新公司买房,钱不够可以从银行贷。公司贷款比个人难,银行会唧唧歪歪要看公司近两三年的财务报表,还得查股东个人收入。踏踏实实报税,才是长久之计。
我和新公司签了租约,每月按市场价付房租(得是公平的市场租金,附近类似房子租多少就多少,别象征性性付太少)。如果租金低于市场价,公司提供住房就会变成你的“应税福利”(taxable benefit),得在个人税表上上报税,那就不好了。老板得有老板的身段,不要占这等小便宜,要占就占大的。
一位哲人说,“痛苦源于选择”,另一位哲人说,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。做选择就要取舍,取舍必然带来得失,吃鱼翅还是吃熊掌,挑一个,不要患得患失。
实在不知道吃哪个,就多看看我的文章。
用公司的钱买房的好处显而易见:
省下那17万的个人税!想想看,把钱发给股东个人再买房,交完税剩一半,半套房没了;因此,不发是上策。任正非不都说了嘛,我们个人也没有多少财富,钱都投到公司里了。只要把肥料放到土地里面,土地变肥沃了,最终土地还是我们的,那我们为什么今天要把肥料分了呢?(当然,这只是延迟缴税,不是永久免税。)
充分利用了公司的结余资金,让自己享受到一个“公家”的房子,那种提前享受的感觉是什么都无法比拟的。相比为了少交税一点一点逐年把公司的留存收益发给个人,10年后再买房,我宁愿选择早享受;再说,10年后的房价就不是今天这个数了
我若不住了,这房还能继续出租。公司的房产法律风险由公司承担,个人资产得到保护
只有全球知名的大公司才为员工提供住房,比如IKEA,据说给员工提供小公寓住,所以打造国际形象,得从用公司的钱买房开始
你还得考虑的:
公司没有 principal residence exemption,简称PRE, 就是卖房时免增值税的福利公司享受不到。卖房时,如果房子涨价了,公司得缴值税(增值的50%算作收入);若房产市场像目前这样低迷就无所谓了;再说,一个家庭(包括配偶和未成年孩子)在同一时段只能指定一处房产作为主要住所,我既然已指定了夫妻共同的住所,就不能再指定其他房产;从这一点上看,没用到 PRE 对我来说并不可惜(公司房产反正用不了PRE);
新公司报租金收入,属于被动收入,税率约50.17%。不过,减掉费用如房屋保险、贷款利息、地税、管理费、维修、水电气之后,剩不下多少,交点儿税完全可以接受;
当然还得考虑2019年的新税法(被动收入规则),不明就里的同学可以参考这一篇 2019新税法对公司的影响。大致说,如果房子出租,每月可有2500-2800块的租金收入,除去费用,每年还能剩一两万。这低于5万的门槛,因此暂不用担心它影响 SBD limit。但,如果新公司和老公司关联(比如你控制両个),被动收入超过5万会逐步减少整个集团的SBD资格,得小心算;
如果读了我的文章,你开始认真考虑用公司买房了,我劝你再读这篇 出租房用个人持有、还是公司持有,哪个省税;注意:那种比较的前提是个人和公司都有足够的钱,完全不考虑个人指望从公司拿钱出来的情形。
如果你和我一样,手头钱不够,但有着一家经营得还算不错的公司,那就一起打打公司的主意呗。
不过,记得咨询税务专家,这策略有审计风险,别只为避税而做,得有商业理由。

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我的文章,真心希望它对你有帮助!如果觉得有用,欢迎收藏、转发,但记得带上我的名字。这篇文章是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和经验写的,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一般信息。每个人的税务情况都不一样,所以这些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专业意见。如果要做出重要的财务或税务决定,还是建议大家咨询专业人士,或参考官网的最新信息。毕竟政策变化快,我的内容可能没办法覆盖所有细节和动态。
马云, Carol Ma,CPA, TEP,加拿大注册会计师,信托遗产规划师。2006 – 2014年就职于加拿大联邦税务局(CRA),先后担任中小企业税务审计部 ( Audit Division)地下经济审计官; 重案调查部 (Investigation/Enforcement Division)特殊犯罪收入调查官;税案申诉部(Appeals Division)税务申诉裁决官。2014年加入 Tax Solutions Canada 出任 Case Manager,2015成立 JKtax 马云会计师事务所。电话 905-940-1999;邮件 admin@jktax.ca; 助理微信 jktax-vivian,jktax-qing

